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建立行政复议及应诉案件统计制度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0:52:30  浏览:83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建立行政复议及应诉案件统计制度的通知

国家烟草专卖局


关于建立行政复议及应诉案件统计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庆、大连、深圳市烟草专卖局: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全国烟草行业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情况,研究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中的问题,完善行政复议、应诉制度,推动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根据国务院法制局的要求,决定建立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统计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报表分为《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每半年向我局报送一次。
二、为避免重复统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局,重庆、大连、深圳市烟草专卖局行政复议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
三、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统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严肃性的工作,各级烟草专卖局应当指定专人负责。
四、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统计制度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每满半年后的十五日内将统计报表报送我局政策法规司,1995年上半年度的统计报表在9月底前报我局政策法规司。
五、在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中,各单位遇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1.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及说明
2.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及说明
附1:------年------月至------年------月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
填表单位(盖 章):
----------------------------------------------------------------------------
| 项 | 申请与受理 | 申请人 |
| |--------------------------|------------|------------------
| 目| 收到申请 | | | | | | | | | |
|件 |--------------|受|不|其|公|法|其 |罚 |吊 |没 |
| |总 数|复|选| |予| | | |他 | |销 |收 |
| 数 |------|议|择| |受| | | |组 | |证 |财 |
| |旧|新|前|复|理|理|他|民|人|织 |款 |照 |物 |
| |存|收|置|议| | | | | | | | | |
| |--|--|--|--|--|--|--|--|--|----|----|----|----|
|市(地)级 |1|2|3|4|5|6|7|8|9|10|11|12|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 他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核表人: 电 话:
------------------------------------------------------------
申请复议事项 | 被申请人 |
----------------------------|----------------------------|
| | | | | 烟|市烟| 烟| | |
对强|侵 |不 |违履|其 |县草|∧草|省草|省派|其 |
财制|犯自|作 |法行| | 专|地专| 专|级出| |
产措|经主|为 |要义| | 卖|∨卖| 卖|以机| |
的施|营权| |求务|他 |级局|级局|级局|上构|他 |
| | | | | | | | | |
----|----|----|----|----|----|----|----|----|----|
14|15|16|17|18|19|20|21|22|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时间:
------------------------------------------------------
已审结 | | 行政赔偿|
----------------------------------| |----------|
| | | | | |未 | | |
撤 |维 |撤 |变 |责 |其 | |件 |赔 |
回 | | | |令 | |审 | |偿∧|
申 | | | |履 | | | |数元|
请 |持 |销 |更 |行 |他 |结 |数 |额∨|
| | | | | | | | |
----|----|----|----|----|----|----|----|----|
24|25|26|27|28|29|30|31|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附1:------年------月至------年------月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
填表单位(盖 章):
------------------------------------------------------------------------------
| 项 | 原 告 | 被 告 |
| |----------|--------------------------|----------------------
| | | | | | | | | | 应诉数| 应诉机关|
| 目| | | | 烟|市烟| 烟| | |--------|----------|
|件 |公|法|其|县草|∧草|省草|省派|其| | |原 |复 |
| | | |他| 专|地专| 专|级出| |旧|新 |具行|议 |
| 数 | | |组| 卖|∨卖| 卖|以机| | | |体为|机 |
| |民|人|织|级局|级局|级局|上构|他|存|收 |行机|关 |
| | | | | | | | | | | |政关| |
| |--|--|--|----|----|----|----|--|--|----|----|----|
|市(地)级 |1|2|3| 4| 5| 6| 7|8|9|10|11|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监督 | | | | | | | | | | | | |
|------------|--|--|--|----|----|----|----|--|--|----|----|----|
| 其 他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核表人: 电 话:
------------------------------------------------------------------------------------
复议后应诉情况 | 未经复议直接应诉情况 |
----------------------------------|----------------------------------------------|
审理与判决 | 应诉数 | 审理与判决 |
----------------------------------|----------|----------------------------------|
撤 |维 |撤 |变 |限职|未 | | |撤 |维 |撤 |变 |限职|未 |
| | | |期 | |旧 |新 | | | | |期 | |
| | | |履 |审 | | | | | | |履 |审 |
诉 |持 |销 |更 |行责| |存 |收 |诉 |持 |销 |更 |行责| |
| | | | |结 | | | | | | | |结 |
----|----|----|----|----|----|----|----|----|----|----|----|----|----|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说明
一、1栏中的“旧存”,是指前半年度收到复议申请尚未审结的行政复议案件;2栏中的“新收”,是指本半年度收到的行政复议申请。
二、3栏中的“复议前置”,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先经行政复议才能起诉的复议案件;4栏中的“选择复议”,是指复议前置以外,申请人可以选择行政复议也可以选择行政诉讼,并申请复议的案件。
三、7栏中的“其他”,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决定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前,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案件等。
四、14栏中的“对财产的强制措施”,是指查封、冻结、扣押等;16栏中的“不作为”,是指《行政复议条例》第九条第(四)(五)(六)项的内容。
五、18栏中的“其他”包括:(1)除11--17栏以外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2)一个行政复议申请涉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事项的;等等。
六、23栏中的“其他”包括:(1)除19--22栏以外的被申请人;(2)一个行政复议申请涉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被申请人的;等等。
七、“已审结”一栏,是指受理后在本统计单位时间内已审理终结的案件。
八、补正决定视为维持决定,填在25栏中。
九、29栏中的“其他”包括:(1)部分维持、部分撤销的决定;(2)部分维持、部分变更的决定;(3)部分维持、部分责令履行的决定;(4)部分撤销、部分变更的决定;(5)部分撤销、部分责令履行的决定;(6)部分变更、部分责令履行的决定,(7)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移送其他机关管辖的案件等。
十、30栏中的“未审结”,是指受理后在本统计单位时间内尚未作出复议决定,也未以撤回申请或移送结案的案件。
十一、31、32栏中所称“件数”和“赔偿数额”,是指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发生的行政赔偿案件的件数和行政机关依法支付的赔偿数额。
十二、指标核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24+25+26+28+29+30。
《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说明
一、8栏中的“其他”包括:(1)除4--7在栏所列种类以外的被告;(2)一个诉讼请示涉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被告的。
二、报表中的“应诉数”,是指人民法院已决定受理并通知行政机关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数;“旧存”是指前半年度尚未结案的应诉案件;“新收”是指统计半年度内新发生的应诉案件。
三、报表中的“审理与判决”,是指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经二审的,只填写二审结果。
四、指标核对:1+2+3=4+5+6+7+8=9+10+19+2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中编办《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此组织实施。
为搞好这项改革工作,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支持改革并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国家经贸委和10个国家局要负起责任,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特别是要认真解决好离退休人
员的社会保障和分流人员的安置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1999年2月11日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中编办)


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如独立于企业外运行的科研机构过多;条块分割导致机构和专业重复,力量分散;尚未
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机制,内部缺乏活力;投入强度低且分散,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创新少;与企业技术开发结合少、成果转化难等。为适应国务院机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这些科研机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现就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内贸局、煤炭局、机
械局、冶金局、石化局、轻工局、纺织局、建材局、烟草局、有色金属局等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以
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改革,推动科研院所转制,进入市场,增强科研院所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二、这些科研机构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自主选择改革方式,包括转变成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机构等。鼓励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经国家批准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少数科研机构,也要引进企业运行机制。按照属地化原则,这些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后原则
上由地方管理。科研机构转制后,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法人注册登记。整个改革工作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在转制的过渡期内,日常管理工作以国家经贸委和10个国家局为主。
三、对转制的科研机构,给予以下优惠政策:(一)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的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障参照国家对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二)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待遇。(三)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
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四)基本建设项目经费,由国家经贸委和有关国家局商国家计委确定投资基数,给予适当支持。(五)赋予外贸进出口权。(六)参加国家科研课题和项目的申请、竞标享有与其他科研机构同等的权利。(七)已经批准的科研
课题和项目继续按原计划实施。
四、科研机构在转制过程中,也要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减人增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益,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五、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编办、税务总局、工商局等部门,研究提出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少数大型科技型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1999年2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第149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5月30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2004年12月30日海关总署令第123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货物原产地规则〉的规定》同时废止。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别优惠关税待遇

进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正确确定享受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促进我国与有关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我国关于享受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货物原产地规则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受惠国(名单见附件1)进口的享受特别优惠关税待遇货物,但是以加工贸易方式保税进口和内销的货物不适用本办法。

  附件1所列受惠国名单发生变化时,由海关总署另行公告。

  第三条 从受惠国直接运输进口的货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原产地为该受惠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中相应的特惠税率:

  (一)完全在受惠国获得或者生产的;

  (二)非完全在受惠国获得或者生产,但在该国完成货物最后的实质性改变的。

  第四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所称“完全在受惠国获得或者生产”的货物是指:

  (一)在该受惠国采掘的矿产品;

  (二)在该受惠国收获的植物和植物产品;

  (三)在该受惠国出生并饲养的活动物;

  (四)在该受惠国从本条第(三)项所指的动物中获得的产品;

  (五)在该受惠国狩猎或者捕捞所获得的产品;

  (六)在该受惠国注册或者合法悬挂该受惠国国旗的船只在其领海捕捞获得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

  (七)在该受惠国注册或者合法悬挂该受惠国国旗的加工船上加工本条第(六)项所列产品获得的产品;

  (八)在该受惠国收集的该受惠国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仅适于原材料回收的废旧物品;

  (九)在该受惠国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仅适于回收原材料的废碎料;

  (十)利用本条第(一)项至第(九)项所列产品在该受惠国加工所得的产品。

  第五条 下列微小加工或者处理,无论是单独完成还是相互结合完成,在确定货物是否为完全获得或者生产时不影响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一)为运输或者贮存期间保存货物而进行的加工或者处理;

  (二)为货物便于装卸而进行的加工或者处理;

  (三)为货物销售而进行的包装、展示等加工或者处理。

  第六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中“实质性改变”的认定标准,为“税则归类改变”标准或者“从价百分比”标准。

  (一)“税则归类改变”标准,是指在受惠国生产或者加工的货物所使用的非该国原产材料在《税则》中的税号均为该货物所在4位级税号之外的其他税号。

  (二)“从价百分比”标准,是指在受惠国对非该国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不小于所得货物价值的40%。其计算公式如下:

货物价格 - 非原产材料的价格

—————————————————— X 100%≥40%

货物价格

  “货物价格”,是指该货物的船上交货价格,无论货物以何种方式运输,该价格为其在最终装运港口或者地点的价格。

  “非原产材料的价格”,是指生产商所使用的非原产材料价格,包括其进口成本、运至目的港口或者地点的保险费和运费。

  上述“从价百分比”的计算应当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及《海关估价协定》。

  第七条 简单的稀释、混合、包装、装瓶、干燥、装配、分类或者装饰不应当视为实质性改变。

  企业以规避本办法为目的的生产或者定价措施,不应当视为实质性改变。

  第八条 在确定货物原产地时,货物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工厂、设备、机器和工具的原产地,以及未构成货物物质成分或者组成部件的材料的原产地,不影响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第九条 与货物一起申报进口并在《税则》中与该货物一并归类的包装、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原产地,以及正常配备的附件、备件、工具及介绍说明性材料的原产地,不影响货物原产地的确定。

  第十条 申报享受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进口货物,应当直接从受惠国运输至我国境内,途中未经过中国和该受惠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以下简称“其他国家或者地区”)。

  货物经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运输至我国境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视为直接运输:

  (一)经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是由于地理原因或者运输需要;

  (二)该货物在经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时,未做除装卸和为使货物保持良好状态或者运输所必需的处理以外的其他处理;

  (三)未进入该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贸易或者消费。

  第十一条 进口货物收货人申报享受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进口货物的,应当向海关提交以下文件:

  (一)出口受惠国原产地证书签发机构签发的,并由该国海关于出口时加盖印章的原产地证书(格式见附件2);

  (二)在出口受惠国签发的联运提单,或者国际联运始发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签发的联运提单;

  (三)来自出口受惠国的原始商业发票。

  经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运输的进口货物,还应当提交中国海关认为必要的能证明符合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有关文件。

  第十二条 进口货物收货人向海关提交的原产地证书,应当由受惠国官方机构签发,其有效期为自签发之日起180日。

  原产地证书用A4纸印制,所用文字为英文;原产地证书应当由下列颜色的一份正本和三份副本组成:正本为米黄色,副本为浅绿色。副本包括第二副本、第三副本和第四副本,其中第二副本为海关认为必要时核查之用,第三副本应当由出口国发证机构留存,第四副本由出口人留存。进口货物收货人向海关申报时应当提交正本及第二副本。

  原产地证书签发机构的名称和地址及签发原产地证书的印章和签章式样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备案。

  第十三条 货物进口报关时,进口货物收货人应当主动向海关申明有关货物享受特别优惠关税,并提交经出口国海关于出口时加盖印章的原产地证书。海关应当根据受惠国备案资料对相关货物的原产地证书予以审核,原产地证书及相关文件验凭有效的,准予进口货物享受特别优惠关税。

  第十四条 在对原产地证书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时,海关总署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可以通过中国驻相关受惠国使领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室)向受惠国海关或者原产地证书发证机构提出核查要求,并要求其在自收到核查要求之日起的90日内予以答复。如果海关未能在上述期限内收到答复,则该货物不得享受特别优惠关税优惠。

  在等待受惠国原产地证书核查结果期间,应进口货物收货人要求,海关可以按照该货物适用的最惠国税率收取应缴税款的等值保证金后放行货物,并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进行海关统计。待出口国海关或者原产地证书签发机构核查完毕后,海关应当根据核查结果,立即办理退还保证金手续或者办理保证金转为进口税款手续,海关统计数据应当作相应修改。

  进口货物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或者有违法嫌疑的,在原产地证书核查完毕前海关不得放行货物。

  第十五条 海关对依照本办法规定获得的商业秘密依法负有保密义务。未经收货人同意,海关不得泄露或者用于其他用途,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受惠国”,是指与中国签有特别优惠关税待遇换文的国家或者地区。

  “海关估价协定”,是指作为《马拉喀什建立世贸组织协定》一部分的《关于履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7条的协定》。

  “材料”,是指已实际上构成另一货物组成部分或者已用于另一货物生产过程的零件、部件、成分、半组装件等。

  “生产”,是指货物获得的方法,包括:种植、饲养、开采、收获、捕捞、诱捕、狩猎、制造、加工或者装配等。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2004年12月30日海关总署令第123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货物原产地规则〉的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1.受惠国名单

2.原产地证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