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12:13  浏览:93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评价〔2003〕74号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中央企业:

  为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及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我们制定了《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企业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并及时反映工作中有关情况和问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三年九月十三日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促使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和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资金核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清产核资企业上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予以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国有资本金数额的工作。

  第三条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应当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做好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各项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做到全面彻底、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严禁弄虚作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经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查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应当提供相关合法证据或者社会中介机构经济鉴证证明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承担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和出具经济鉴证证明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等有关规定,对企业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工作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审计和经济鉴证,并对审计结果和经济鉴证证明的真实性、可靠性承担责任。

  第五条企业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的认定与处理,按照事实确凿、证据充分、程序合规的原则,依据《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由清产核资企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报批准,并按照资金核实批复结果调整账务。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在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中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包括:清产核资工作基准日、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结果和基准日的资产财务状况,以及相关处理意见;

  (二)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包括:基准日企业基本情况表、各类资产损失明细情况表等;

  (三)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四)企业申报处理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有关意见专项说明。企业申报处理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专项说明和各类资产损失明细情况表,应当逐笔写明发生日期、损失原因、政策依据、处理方式以及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齐全情况,并分类汇编成册;

  (五)有关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备查材料,主要包括:企业清产核资原始凭证材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可以用复印件),作为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备查和存档资料,应当分类汇编成册,并列出目录,以便于工作备查;

  (六)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企业在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基础上,经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和有关资产损失提出合规证据或者经济鉴证证明后,对清理出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分项提出处理意见,编制清产核资报表,撰写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

  (二)企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上报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附相关合法证据及经济鉴证证明等材料;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规定工作时限内,对上报的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清产核资报表、社会中介机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四)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依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调整企业会计账务,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及工商变更登记。

  第八条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查出的资产盘盈与资产损失相抵后,盘盈资产大于资产损失部分,根据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清产核资政策的通知》(财清〔1994〕15号,以下简称财清15号文件)的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相应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

  第九条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发〔1993〕29号)和财清15号文件规定,企业清产核资中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数额较小,企业能够自行消化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征求财政部门意见批准后分年计入损益处理;对查出的企业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数额较大、企业无能力自行消化弥补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可冲减企业所有者权益。

  第十条企业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冲减所有者权益的,可依次冲减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

  对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依据国家有关清产核资政策规定,以及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财企〔2002〕310号,以下简称企业310号文件)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的,可以依次冲减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实收资本。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依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调整会计账务,并将调账结果在规定时限内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中抄送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1份)。

  第十二条企业有关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冲减所有者权益应当保留的资本金数额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金限额,不足冲减部分依据财企310号文件规定,暂作待处理专项资产损失,并在3年内分期摊销,尚未摊销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列示,并在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中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十三条企业经批准冲销的有关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和有关实物资产损失等,应当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并组织力量或者成立专门机构进一步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对以后追索收回的残值或者资金应当按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入账并作有关收入处理。

  第十四条企业对清产核资各项基础工作资料应当认真整理,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并按照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予以保存。

  第十五条企业对清产核资中反映出的各项经营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分清责任,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企业应当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健全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巩固清产核资成果。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变通规定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变通规定》的决定

(2012年5月3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变通规定》,由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



  《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变通规定》已由2012年2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通过,2012年5月3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6月8日



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变通规定

(2012年2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2012年5月3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药经营和使用管理,保障民族特色食品源的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本变通规定。

  第二条 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从事饲料经营、兽药经营和生猪养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经营含喹乙醇或者含停药期在8天以上(含8天,下同)的药物饲料添加剂、预混剂的仔(乳)猪用饲料;

  (二)禁止经营喹乙醇兽药或者含喹乙醇的药物饲料添加剂、预混剂;

  (三)禁止使用含喹乙醇或者含停药期在8天以上药物的饲料及饮用水喂35公斤以下的仔猪。

  第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罚:

  (一)经营含喹乙醇或者含停药期在8天以上药物饲料添加剂、预混剂的仔(乳)猪用饲料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饲料产品,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二)经营喹乙醇兽药、含喹乙醇的药物饲料添加剂,预混剂的,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兽药产品,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

  (三)养猪场和养猪户使用含喹乙醇或者含停药期在8天以上药物的饲料及饮用水喂35公斤以下仔猪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其所饲养的猪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猪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养猪户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条 本变通规定未作变通的按照《兽药管理条例》执行。

  第五条 本变通规定自2012年9月1日施行。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评审办法(试行)

化工部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评审办法(试行)

1990年11月21日,化工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化工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国发〔1986〕59号),原国家经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经科〔1987〕61号)以及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生产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发布暂行办法》(企指委字〔1990〕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优秀成果包括应用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两种,二者都具有实质性的创新内容。
⒈ 应用成果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在企业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以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带有改进、创新因素的办法和措施,经过实施确认为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同时具有科学性(符合现代科学原则)、先进性(结构、功能明显优于原来采取的管理办法)、可行性(符合经济技术政策,又具有可操作性)、效益性(工作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⒉ 理论研究成果是指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等方面有独到的发现或见解,在管理理论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成果。
⒊ 创新的含义是指:创造发明;应用国内外已有的成果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发展的创新因素。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化工行业的所有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包括厂(生产、销售、施工、服务等部门)、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等集体或个人。
第四条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每两年评选一次,一项成果只评选一次(包括可延续数年的应用成果)。
第五条 优秀成果的评审、鉴定、交流和发布工作,化工部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委托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承办。

第二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 申报
⒈ 申报时间需在所申报年度的六月底以前完成。
⒉ 应用成果由申报者(单位)填写《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应用成果推荐报告书》(见附表一),其中经济效益的计算、评估须由上一级财务部门核算盖章,连同有关技术鉴定材料和成果总结材料一起上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必须严格按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间接经济效益也应按该规定进行估算。年经济效益,自成果应用之日起按12个月为计算单位,成果上报时应附有效益评估的计算测算依据(包括数据的子母项计算公式等),创造社会效益的项目,还应附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报告书》在上报所在省、区、市化工厅(局、公司)经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⒊ 理论研究成果需填写《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理论研究成果推荐报告书》(见附表二),经有关专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推荐,可直接报送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第七条 评审机构
由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评审委员会,负责成果的评审工作。
第八条 成果的评审
⒈ 应用成果须经评委会根据材料进行初步评议、筛选,然后组织鉴定,视课题重要程度、难度、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及成果表达水平,用评分的方法决定奖励等级。
⒉ 理论研究成果要从选题重要程度、理论高度、研究深度、影响广度、文章力度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见附件),确立奖励等级。
第九条 评审委员会评选结果,报化工部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审定公布。

第三章 奖 励
第十条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奖励,发奖同时,均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状)。
第十一条 应用成果奖奖励等级标准及奖励办法按国务院〔1986〕59号文件《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及其细则执行。
第十二条 理论研究成果奖分三个等级,分别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第十三条 一项成果如已获其他奖,本奖只付给差额部分。集体取得的成果所获得的奖金应按个人贡献大小合理分配。
第十四条 荣誉证书(或奖状)由化工部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颁发。
第十五条 从获奖成果中选择优秀者参加全国优秀成果评选。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奖励者,追回奖金,撤销荣誉,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化工部。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表、附件
附表1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应用成果
推荐报告书

成果名称:__________
创造单位:__________
推荐单位:__________
报送日期:__________


化工部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制
┏━━━━┳━━━━━━━━━━━━━━━━━━━━━━━┓
┃成果名称┃ ┃
┣━┳━━┻━┳━━━━━━━━━┳━━━━━━┳━━━━┫
┃ ┃单位全称┃ ┃厂长(经理)┃ ┃
┃申┣━━━━┻━━┳━━┳━━┳┻━┳━━┳━┻┳━━━┫
┃ ┃个人成果创造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
┃报┃集体成果负责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
┃ ┃参 加 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单┣━━━━━━━╋━━╋━━╋━━╋━━╋━━╋━━━┫
┃ ┃参 加 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
┃位┃参 加 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创造时间 ┃ 年 月 ┃实际应用时间┃ 年 ┃
┣━━━━━┻━━━━━━━┻━━━━━━┻━━━━━━━┫
┃应用范围: ┃
┃ ┃
┃ ┃
┃ ┃
┃ ┃
┃ ┃
┃ ┃
┃ ┃
┣━━━┳━━━━━━━━━━━━━━━━━━━━━━━━┫
┃ ┃上一年度数: ┃
┃ ┃ ┃
┃ ┃ ┃
┃取得 ┃ ┃
┃经济 ┃ ┃
┃效益 ┣━━━━━━━━━━━━━━━━━━━━━━━━┫
┃情况 ┃历年累数计: ┃
┃(细目┃ ┃
┃可另 ┃ ┃
┃附 ┃ ┃
┃ ┣━━━━━━━━━━━━━━━━━━━━━━━━┫
┃ ┃上级财务部门签署意见: ┃
┃ ┃ ┃
┃ ┃ 签字: 盖章 ┃
┃ ┃ 199 年 月 日 ┃
┗━━━┻━━━━━━━━━━━━━━━━━━━━━━━━┛
┏━━━━━━━━━━━━━━━━━━━━━━━━━━━━┓
┃本成果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
┃ ┃
┃ ┃
┃ ┃
┃ ┃
┃ ┃
┃ ┃
┣━━━━━━━━━━━━━━━━━━━━━━━━━━━━┫
┃曾经何组织鉴定及其鉴定意见: ┃
┃ ┃
┃ ┃
┃ ┃
┃ ┃
┃ ┃
┃ ┃
┣━━━━━━━━━━━━━━━━━━━━━━━━━━━━┫
┃本成果的获奖情况(详细材料可另附): ┃
┃ ┃
┃ ┃
┃ ┃
┃ ┃
┃ ┃
┃ ┃
┗━━━━━━━━━━━━━━━━━━━━━━━━━━━━┛
┏━━━━━━━━━━━━━━━━━━━━━━━━━━━━┓
┃成果简介(只作简明介绍,请另附专门材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推荐 ┃ ┃
┃ 意见 ┃ ┃
┃ ┃ 负责人签字: 盖章 ┃
┃ ┃ 199 年 月 日 ┃
┗━━━━━━┻━━━━━━━━━━━━━━━━━━━━━┛
┏━━━━┳━━━━━━━━━━━━━━━━━━━━━━━┓
┃推荐报送┃ ┃
┃的单位签┃ ┃
┃署意见 ┃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
┃ ┃ 199 年 月 日 ┃
┣━━━━┻━━━━━━━━━━━━━━━━━━━━━━━┫
┃中国化工企协管理现代化成果评审委员会签署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
┃ 199 年 月 日 ┃
┣━━━━━━━━━━━━━━━━━━━━━━━━━━━━┫
┃化工部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签署意见: ┃
┃ ┃
┃ ┃
┃ 签 字: 盖 章 ┃
┃ 199 年 月 日 ┃
┗━━━━━━━━━━━━━━━━━━━━━━━━━━━━┛
附表二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理论研究成果
推荐报告书


成果名称:_________
创造单位:_________
推荐单位:_________
报送日期:_________

化工部加强企业领导小组制
┏━━━━┳━━━━━━━━━━━━━━━━━━━━━━━┓
┃成果名称┃ ┃
┣━┳━━┻━┳━━━━━━━━━┳━━━━━━┳━━━━┫
┃ ┃单位全称┃ ┃厂长(经理)┃ ┃
┃申┣━━━━┻━━┳━━┳━━┳┻━┳━━┳━┻┳━━━┫
┃ ┃个人成果创造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
┃报┃集体成果负责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
┃ ┃参 加 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单┣━━━━━━━╋━━╋━━╋━━╋━━╋━━╋━━━┫
┃ ┃参 加 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
┃位┃参 加 人┃姓名┃ ┃年龄┃ ┃职称┃ ┃
┣━┻━━━━━━━┻━━┻━━┻━━┻━━┻━━┻━━━┫
┃选题目的(/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题途径: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容提要(详细材料请另附):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果所引用的材料(包括他人论文/成果、原始数据/统计资料┃
┃科学原理/公式及其作者、出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推荐意见: ┃
┃ ┃
┃ ┃
┃ 签 字: 盖 章 ┃
┃ 199 年 月 日 ┃
┣━━━━━━━━━━━━━━━━━━━━━━━━━━━━┫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成果评审委员会鉴定意见: ┃
┃ ┃
┃ ┃
┃ ┃
┃ ┃
┃ ┃
┃ ┃
┃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
┃ 199 年 月 日 ┃
┣━━━━━━━━━━━━━━━━━━━━━━━━━━━━┫
┃化工部加强企业管理指导小组意见: ┃
┃ ┃
┃ ┃
┃ 签字: 盖 章 ┃
┃ 199 年 月 日 ┃
┗━━━━━━━━━━━━━━━━━━━━━━━━━━━━┛
附件
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理论研究成果评分办法(试行)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先进行单项打分,再取总合,进而决定相应的获奖等级。
(1)课题重要度 相应分数
━━━━━━━━━━━━━━━━━━━━━━━━━━━━━━━━
解决重大问题 25分
解决重要问题 20分
解决较重要问题 15分
解决一般问题 10分
━━━━━━━━━━━━━━━━━━━━━━━━━━━━━━━━
(2)理论高度 强 较强 一般
━━━━━━━━━━━━━━━━━━━━━━━━━━━━━━━━
科学性 5分 3分 1分
系统及完整性 5分 3分 1分
定量化程度 5分 3分 1分
━━━━━━━━━━━━━━━━━━━━━━━━━━━━━━━━
(3)研究深度 强 较强 一般
课题难度 5分 3分 1分
可实施程度 10分 6分 3分
实施后的可能效益 10分 6分 3分
━━━━━━━━━━━━━━━━━━━━━━━━━━━━━━━━
(4)影响广度 相应分数
━━━━━━━━━━━━━━━━━━━━━━━━━━━━━━━━
国际上先进 25分
全国范围内先进 20分
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先进 15分
省辖市、县范围内先进 10分
本单位范围内先进 5分
━━━━━━━━━━━━━━━━━━━━━━━━━━━━━━━━
(5)文章力度 强 较强 一般
文字表达水平 10分 6分 3分
━━━━━━━━━━━━━━━━━━━━━━━━━━━━━━━━